對很多正在學日語的人來說,JLPT(日本語能力試驗)似乎是一個必考的目標。每到考試季,網路上總會出現各種討論和疑問:
「N1真的有用嗎?」
「我只有N3,但感覺日常聽說能力比很多N1的人還強」
「考了好幾次N1都沒過,而且覺得考題跟生活毫無關聯」
「證書真的代表能力嗎?」
這些聲音反映了學習日語的人內心的掙扎與困惑,也正是我當初最困惑的地方。那麼,JLPT到底重要嗎?它又會不會真正代表自己的日語能力呢?接下來,就讓我從自己的學習經歷出發,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。
JLPT是什麼?

JLPT(日本語能力試驗)分為N5到N1五個等級,是評估日語能力的一種國際認可標準。它主要測試閱讀、語法、詞彙和聽力,目的是提供一個客觀的能力參考,而不是衡量一個人日語使用的全面水平。
換句話說,考證書是一個里程碑,但並不是語言能力的全部。很多人會因為考試而努力背單字、刷題,但實際日常對話能力可能沒有同步提升。
JLPT證書的價值
求職與升學的通行證
在日本或與日本相關的工作環境中,N1或N2證書常被視為入場資格。例如,有些公司要求應聘者至少具備N2,或把N1當作加分項。對學生而言,進入日文系或申請交換留學,有時也需要提供JLPT證書。
自我肯定的工具
對學習者自己而言,考試也是檢視學習成果的方式。當你看著自己通過某一級別,內心會有很大的成就感,也更有動力挑戰下一級。
社交與認可
在學習者社群中,JLPT證書也是能力的象徵。討論學習方法或分享考試心得時,證書能幫助大家快速了解彼此的水平。
JLPT證書 vs 實際語言能力
證書≠流利,實際能力才重要
很多人考過N1,卻發現面對日本人時,仍然很難流暢表達。JLPT考察的是閱讀理解和聽力,但日常口說、寫作甚至文化理解不一定會隨之提升。
證書並非萬能。有些人會說:「會聽會講就夠,證書只是形式。」這說法確實有道理——如果你的日語能力已經很高,確實可以不用依賴證書來證明自己。但對於仍在學習階段的人,JLPT至少提供了一個客觀標準,幫助你確認自己的能力,也讓不熟悉你日語程度的人能快速了解你的水平。
證書能幫你更快「上手」但不是終點
考過證書的人通常語法和詞彙基礎比較扎實,閱讀能力也較高,但面對生活場景仍需練習。證書是一個學習工具,能幫助你有系統地掌握語言,但真正的語言能力,是在實際使用中累積的。
我的日語學習小故事
我從2016年開始自學日文,後來人生慢慢被日語填滿。一開始我去上日語教室,從最基礎的「日文50音」開始學起,教材用的是《大家的日本語》。小班制的課程讓老師可以依照每位學生的程度調整速度,但我越學越覺得進度不夠快。可能是因為興趣越來越濃厚,我開始自己提前學,做老師還沒教的內容。那時候,我感受到學習日文的樂趣,但心裡也有個疑問:我的目標到底是什麼?
我曾想去日本留學,但財力有限。後來發現,「打工度假」似乎是一個可行方案——除了財力證明外,其他條件我都符合。於是我的生活節奏變得很特別:平日上班,下班就學日文;假日去大賣場打工賺費用;每天幾乎沒有休息時間,為了節約,一餐控制在50元以內(幸好我本來就吃得不多)。我還記得午休時,一邊吃泡麵一邊翻閱日文教科書的日子,那種努力又充實的感覺,至今仍讓我懷念。
半年後,我第一次挑戰JLPT考試,順利通過N4。那年稍晚,我又考了N2,然後前往日本挑戰N1。由於打工工作很忙,學習時間縮短,N1考了兩次才終於合格。
當成績出來時,我最擅長的閱讀分數竟然低於聽力,這讓我嚇了一跳(笑),但那一刻的成就感至今難忘。
透過這段學習過程,我深刻體會到:證書雖然重要,但真正的語言能力,還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。每一次努力,都是向流利日語更靠近的一步。
結語
對我來說,JLPT證書曾經是努力的目標,也是一種成就感的肯定,但更重要的,是能用日語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、理解世界。學習日語的過程中,難免會有迷惘和挫折,但每一次努力都會讓你更靠近真正的語言能力。考證書固然有用,但語言的價值,其實在於生活和溝通,而不只是證書上的一行文字。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正在學日語的你感同身受,也提醒你,享受學習的每一步,才是最重要的。你也可以思考:證書對你來說,是目標、工具,還是里程碑呢?
